哥倫比亞國立大學
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olombia
一、最新學費單給你算筆明白賬
2024年學費漲到$84,496/年(約61萬人民幣),但注意這還不包括:
1. 紐約租房:單間月租$1800起,合租能省30%
2. 教材費:二手書網(wǎng)站能砍掉一半開支
3. 社交開銷:校友酒會每次人均$80,建議每月預留$300
有個省錢的妙招——抓住春季入學機會。學校會給早鳥申請者發(fā)$5000交通補貼,相當于白撿3個月房租。
二、90%申請人都會踩的三大坑
坑① 盲目相信排名:哥大在《金融時報》排第7不假,但它的強項在金融和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。要是你想搞醫(yī)療管理,隔壁霍普金斯可能更香。
坑② 推薦信亂找人:去年有個211院校的哥們,找了副廳級親戚寫推薦信,結果秒被拒。教授親口跟我說:"我們寧可選個咖啡館老板寫的真實評價"。
坑③ 死磕GMAT:去年錄取者中,GMAT最低680也過了。秘訣是把文書重點放在"如何用工作經(jīng)驗彌補成績",比如詳細描述帶過15人團隊的項目經(jīng)歷。
三、這四類人讀最劃算
1. 金融行業(yè)老炮兒:校友在華爾街投行占比27%
2. 家族企業(yè)接班人:創(chuàng)業(yè)指導課直接帶項目入駐孵化器
3. 外企中層管理者:可申請周五+周末彈性上課
4. 想轉行咨詢的工科生:畢業(yè)生進麥肯錫起薪$15萬/年
不過要提醒35歲以上的朋友,去年40人班級里只有2位超過35歲,校方更看重職業(yè)規(guī)劃清晰度而非工作年限。
四、獨家申請時間表
3月前:混進校友微信群(某寶50塊能買資源)
5月底:參加線上Coffee Chat(記得準備3個有深度的問題)
8月15日:第一輪截止(錄取率比第二輪高18%)
9月:面試突擊訓練(重點練3分鐘電梯演講)
去年有個妹子在模擬面試時被問:"如果給你100萬美元創(chuàng)業(yè)會怎么做?"她的答案是"先花20萬請學長當顧問",當場拿到面試官推薦信。
【結尾】說實話,讀MBA就像買股票,關鍵要看準入場時機。我表弟現(xiàn)在每周跟對沖基金大佬同桌上課,前兩天還蹭到去高盛參觀的機會。要是你也心動,不妨先做個職業(yè)SWOT分析,畢竟六十多萬的投入,得聽個響兒不是?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畢業(yè)三年,同班同學都混成啥樣了?
三年前,我們那屆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班的同學在畢業(yè)典禮上喝得東倒西歪,有人抱著教授哭訴“以后再也不寫論文了”,有人舉著香檳喊“五年后紐交所見”?,F(xiàn)在翻開班級群,有人凌晨三點曬加班餐,有人在墨西哥海灘發(fā)度假照,還有人天天在朋友圈發(fā)“招合伙人”小廣告。今天就帶研友們兒看看,這幫人到底折騰出什么名堂了。
一、頂級公司搶著要的"香餑餑"
班里最顯眼的是那批進了跨國巨頭的。張三當年穿著不合身的西裝去高盛面試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是摩根大通香港辦公室的VP。前陣子他發(fā)了個凌晨兩點的維港夜景,配文“第17個加班夜”,底下同學起哄讓他請客吃米其林。李四走的是科技路線,在亞馬遜西雅圖總部帶20人團隊,去年剛在湖邊買了獨棟別墅,不過老吐槽“美國外賣又貴又難吃”。
要說最讓人意外的,是當初總坐后排打瞌睡的王五。這哥們兒畢業(yè)后悶聲不響進了沙特主權基金,去年同學聚會開著新提的保時捷過來,全程手機不離手——后來才知道他正在談一個非洲礦場的收購案。
二、自己當老板的狠角色
班里有個五人組的"創(chuàng)業(yè)小分隊"動靜挺大。帶頭的是做跨境電商的趙六,去年把義烏小商品賣到拉美,今年直接把倉庫開到了墨西哥城。上個月他在群里發(fā)了個視頻:當?shù)毓と苏b箱上貼"Made in China"的標簽,配樂是《好日子》?,F(xiàn)在他公司年流水過千萬,但據(jù)說還在用學生時代的二手筆記本電腦。
女生堆里最猛的是開連鎖輕食店的孫七。從紐約第一家店起步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把綠色沙拉賣到了東京和新加坡。她上周在ins上曬了張照片:穿著瑜伽褲在中央廚房切牛油果,評論區(qū)清一色喊"孫總缺切菜工嗎"。
三、不按套路出牌的"野生派"
也有幾個同學路子野得很。周八畢業(yè)就跑去巴厘島開沖浪學校,在搞"數(shù)字游民"培訓班,號稱"教你在沙灘上敲代碼"。他朋友圈常年是古銅色皮膚+八塊腹肌,氣得在投行加班的同學直咬牙。
最佛系的是吳九,這個曾經(jīng)的投行精英突然跑去學陶藝?,F(xiàn)在他在景德鎮(zhèn)開了個工作室,最新作品是個印著MBA標志的咖啡杯,標價888元,班里同學人手一個——當然是他送的。
四、周五晚上的同學群像
去年圣誕聚會最有意思。搞區(qū)塊鏈的錢十遲到了半小時,進門就嚷嚷"剛談完個礦機項目";在咨詢公司熬成總監(jiān)的鄭十一默默給大家續(xù)紅酒;從麥肯錫跳槽去NGO的馮十二正拉著人安利"社會企業(yè)新模型";角落里,辭職讀博士的陳十三在給侍應生講解牛排的分子結構...
服務員上菜時不小心打翻了湯碗,二十多個年薪百萬的精英瞬間現(xiàn)了原形:有人跳起來擦西裝,有人掏出濕巾搶救手機,還有人下意識喊出"contact legal department"。等收拾妥當,不知誰說了句"要不咱們AA吧",全場爆笑——這群人還是當年在圖書館通宵趕作業(yè)的窮學生模樣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,頂尖推薦!語言要求超給力,必修課看這里!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項目的領導力與商業(yè)知識,值得上嗎學費多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