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倫比亞國立大學
Universidad Externado de Colombia
哥大MBA的情況,今天就給大家嘮嘮最實在的信息。先說句大實話,哥大作為常春藤名校,MBA的門檻真不低,但也沒大家想的那么玄乎。
先說硬性條件。本科成績單是必須的,但不像國內卡85分那么死板。我認識個在紐約做投行的朋友,本科GPA3.3也錄了,關鍵是他的工作經歷夠硬——在高盛干了5年帶過團隊。這里有個隱藏規(guī)則,工作滿3年是分水嶺,沒滿3年的申請人得拿出特別突出的專業(yè)成就。
語言成績方面,托福100+或雅思7.0是基準線。去年有個做跨境電商的申請人考了雅思7.5,面試時招生官特意夸他口語流利。推薦信要找直屬上司寫才有說服力,千萬別迷信找大公司高管——去年有個申請人找了合作方CEO寫推薦信,結果因為不了解實際工作表現(xiàn)反而減分。
重點說說學費這個敏感話題。2024年最新數(shù)據是$84,432/年,注意這是純學費!加上紐約的生活費,兩年讀下來至少準備200萬人民幣。不過有3個省錢妙招,第一年住皇后區(qū)能省30%房租;買學校餐卡比外面吃便宜;參加助教工作能免部分學分費。
建議想申請的朋友重點關注個人陳述。去年有個申請人把家族企業(yè)的轉型經歷寫成商戰(zhàn)故事,成功打動招生官。記住要突出"你給學校帶來什么",而不是單純夸學校多厲害。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畢業(yè)難度大嗎?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(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olombia)的MBA項目在拉丁美洲一直享有不錯的口頭聲望,但很多人一聽“國立大學”就覺得“難畢業(yè)”。到底實際情況如何?今天咱們就聊點實在的,不帶濾鏡,直接上干貨。
先說說課程設置
哥國立的MBA課程排得挺滿,核心課包括戰(zhàn)略管理、財務分析、市場營銷這些硬核內容,選修課還會結合拉美地區(qū)的經濟特點,比如能源產業(yè)政策、區(qū)域市場開發(fā)。不少學生反饋,每周光讀案例和文獻就得花20小時以上。尤其是財務建模這類課程,老師要求必須用實際企業(yè)數(shù)據做分析報告,想糊弄?門兒都沒有。有個校友開玩笑說,“考試前一周,教學樓凌晨兩點的燈全是MBA的人點的?!?/p>
語言關是個隱形門檻
雖然學校官網寫著“部分課程支持英語授課”,但實際情況是,70%以上的教授更習慣用西班牙語講課,小組討論和課后作業(yè)也默認用西語。如果語言不過關,光是聽懂課就夠嗆,更別說參與課堂互動了。有留學生分享過,頭三個月天天帶著錄音筆上課,回去再反復聽兩遍才能跟上進度。不過學校倒是有免費語言輔導班,肯花時間的人基本半年能適應。
考核方式玩真的
哥國立的評分體系在拉美高校里以“嚴格”出名。一門課的成績通常由三部分組成,期中考試(30%)、小組項目(40%)、期末論文(30%)。重點來了——教授對抄襲和遲交的容忍度幾乎是零。去年有個學生因為論文引用格式不規(guī)范直接被扣掉15分,這事兒在校內論壇上吵翻了天。另外,出勤率必須達到85%以上,突擊點名是家常便飯,想靠代簽到蒙混?教務系統(tǒng)的人臉識別技術可比你想的先進。
同學圈子的“內卷”壓力
別看是哥倫比亞本地高校,MBA班里聚集的可不只是本國人。巴西的金融精英、秘魯?shù)膭?chuàng)業(yè)公司老板、甚至歐洲來的交換生,個個都是有備而來。小組作業(yè)時經常遇到“神仙打架”——有人能一夜之間扒出十年行業(yè)數(shù)據,還有人直接聯(lián)系當?shù)仄髽I(yè)高管做訪談。這種氛圍下,稍微松懈點就容易掉隊。不過好處也很明顯,跟著這幫人混,拉美商圈的人脈資源蹭蹭漲。
畢業(yè)率到底有多嚇人?
官方沒公布具體數(shù)字,但根據在校生和校友的非正式統(tǒng)計,按時畢業(yè)的比例大概在60%-70%之間。被淘汰的人里,大部分倒不是因為成績太差,而是卡在了畢業(yè)論文環(huán)節(jié)。導師對選題的可行性摳得特別細,有位同學研究了三個月“亞馬遜雨林地區(qū)的物流優(yōu)化”,前后改了八稿才通過。不過話說回來,圖書館的數(shù)據庫權限給得大方,還能預約行業(yè)大咖做一對一指導,肯下功夫的人最后基本都能過。
所以你說哥倫比亞國立大學的MBA難不難畢業(yè)?答案取決于你愿意投入多少。這里沒有“水課”,沒有“保過班”,但實實在在能學到扎根拉美市場的商業(yè)思維。教室里貼著句標語挺有意思,“ aquí no regalamos títulos”(我們不發(fā)文憑)——話糙理不糙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哥倫比亞國立大學MBA項目的領導力與商業(yè)知識,值得上嗎學費多少